英國[外食]第二天,已經崩潰

Claire Yu
4 min readApr 2, 2018

--

在台灣,我是個典型的飯桶,一天沒吃到飯,就會覺得怪,明天務必吃到的那種!

出發前,朋友提醒自己煮,暨省錢&好吃。但還沒出發前的我,絕對是⋯「聽不進去的」!!

雖然已準備自己煮的長期抗戰,但心中充滿各種疑問:不然當地人都吃什麼?每天吃麵包三明治?怎麼可能沒有熱食文化?

《早餐》

第一天入住 Elmwood hotel所提供的早餐,覺得終於嚐到英國人平常會享用的食物(我們是唯一的華人)內心實在雀躍不已~

但⋯想像如果連吃四天都不換菜單呢?

印象中,台灣的hotels附的早餐,至少是中式&西式,如果入住多天,至少多樣化可區隔,但這裡沒得選。

《午餐》

第一天中午,在前往Bicester outlet的火車站內的小攤,勉強買了葡萄乾小麵包1.99鎊(x40可換算台幣)果腹。

看似便宜的價格,卻是駐足已久做的決定。因尚未習慣當地物價&食物,難以想像就只是個麵包,然後在台灣40元都嫌貴的小麵包~

其他品項多是subway感的麵包夾肉菜,約5.49磅。老實說真的不貴,但不知道為什麼那個當下的,在寒風中的看到冰冰冷冷的食物,就是沒食慾&買不下去。

《晚餐》

下午逛完Bicester outlet,肚子早已餓到不行。但有中國客的地方,一定有中國菜,這個想法是對的。但,物價呢?

選項1: 煎餃5磅,聽起來可接受對嗎?

Only 5個,也就是平均一顆1磅/40元(這到底是包什麼⋯金元寶嗎?)

選項2:麻油炒飯9磅

如果在餐廳也就算了,偏偏是個路邊餐車與戶外座椅⋯ 想著外國人烹煮的中式料理,可預期的是貴的嚇人,不可預期是否美味?

所以又放棄⋯

拖著餓餓&疲累還在調時差的身軀,來到了Oxford。在商城裡有各種餐廳,突然看見寫著 昇 龍 2個中文字的店,對我當下的我來說,簡直是救贖~

原來是日式拉麵店,拉麵我可以喔,至少是溫熱的、熟悉的。

入座時,會有穿著日式衣服的西方臉孔,打2下鼓,全部店員一起喊著いらっしゃいませ(歡迎光臨)

用餐環境很棒,後面還有吧台

每間廁所,還有獨立洗手台(到處都是Dyson 烘手機)

在崩潰前夕,看到這碗熱湯,還沒吃就心滿意足了,更何況吃到那瞬間⋯

但是⋯ 人總是犯賤,我才吃到一半就膩了= =

但就算口味稍嫌不足,我都要嗑完,以不愧我的身體和愛我的人(說的好誇張)。

只能說,在牛津大學吃拉麵也是一絕。

選項3: 熱熱溫暖稍膩的拉麵,約12磅(外加 12.5% service charge),就決定是你了!

後記: 不敢相信才第二天,我看到冷三明治真的想翻臉。自做結論:一天最多2個歐餐,第3餐一定要熟悉感。

隔天中午,吃了麥當當(平常在台灣很少吃)意外來英國卻是好朋友。不只是CP值高,重點還算熱食&具熟悉感~

預期心理,在機上連吃2餐都以飯類主食。來英國,飛機餐不難吃,有就該偷笑了!

往後日子很長,還得餵飽自己先,繼續尋找可以吃的食物的路上~

--

--

Claire Yu
Claire Yu

Written by Claire Yu

《體感。生活家》用行動看世界 /旅英生活2年,走遍10國,20個城市,想知道外國的月亮是不是比較圓,用心觀察別人眼中的不平凡。/ / 現正經營Medium《白開水女子》,歡迎推薦斜槓人才,一起看看如何經營斜槓人生。 / /目前為斜槓自由工作者,歡迎人物採訪、生活提案、故事演講等邀約:ccc8079@gmail.com

No responses yet